3月18日召開「文化元年」論壇:舊的街巷‧新的城市

師大商圈存廢爭議   台灣街區文化何去何從?
318召開「文化元年」論壇:舊的街巷新的城市

 師大商圈的質變、管理、與存廢問題,近日引起了許多爭議。政府與社區應該發揮的功能,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就地合法」與「就地正法」之間、以及之上,有沒有別的辦「法」?在居住品質、生活機能、觀光發展之間,果真是無解難題嗎?如何在「住商混合」的台灣特色下,對城市文化的發展重新規劃,應當可以有更全面性的思考、更具體的施為。

      面對師大商圈存廢爭議、延燒出各界關心街巷文化何去何從,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以「城市的規劃與再生」為核心,在對峙抗議、各方喊話、眾聲喧嘩的此刻,將於318下午舉辦「舊的街巷新的城市」論壇,誠摯邀請各界參與,為城市急速發展消抹的街巷文化尋找出路。

      這場論壇原嘗試向相關的政府首長提出對話邀請,期待與政府、學者、文化界各方意見有一個直接討論交流的平台,並提供政府文化施政的參考座標。

    比較遺憾是各機關政府首長,包括文建會主委龍應台、台北市長郝龍斌、台北市副市長陳雄文、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皆因各種考量未接受邀請。文化元年對於政府拒絕與民間學者對話,感到非常失望,將持續更嚴厲地監督與溝通,為城市的多元價值而共同努力。

論壇舉辦資訊如下:
l  時間:318(日)下午200~400(下午1:30開放入場)
l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606號,交通資訊,近捷運小南門站)

l  與談人:黃瑞茂(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彭揚凱(OURs秘書長)、 郭正佩(作家)、鴻鴻(詩人)

l  主辦單位: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新新聞雜誌、文化研究學會


「文化元年」等主辦單位的關切重點如下,誠摯邀請社會各界共同來思考!

 l          城市特色的建立
台灣的城市雖然接受了西方「使用分區」的都市計劃模式,但是在回應城市的習慣與需要下,都市種種活動溢出了土地使用的僵硬規範。甚至,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的機制,而開放商業活動沿著都市主要道路設置。這種「住商混合」的空間使用逐漸成為台北城市的基本模式。從整體來看,台北的天空線看不出西方城市中常見的「市區商業中心」(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台北的都市空間順著水平方向發展,街道就是生活路徑,於是居住、商業與其他都市活動難以界分的混雜在一起!

編織在這種都市紋理中的是多種的生活經驗,殖民的、移民的、與在地的生活經驗的雜混,在生活中分享著來自大江南北及世界各地的各種食衣住行育樂。經過時間,也創造出了一副新的景象。於是種種空間的與活動的模式層層地疊落在一起,創造出獨特的城市世界。

但是,在這種多變與快速的回應經驗中,都市空間的管理機制總是遠遠落後,都市計劃或是都市管理根本無法掌握都市發展的腳步。過去我們常常以西方城市當做模型來看台北,於是「髒與亂」成為這座城市的意象。回顧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也正是台北都市逐漸形成的過程,政府來不及提供足夠的都市服務,於是「非正式化的」生活空間模式快速蔓延整座城市,以回應生活世界的需要。政府的管理機制更無能面對「功能取向」的都市發展動力。

二十年前,台北市「慶城社區」的居民因為關心生活品質而反對「八大行業」商業活動進駐生活巷弄空間而抗爭。二十年後,「師大夜市」周邊社區居民受不了過度擴張「觀光化」的商業活動嚴重破壞生活品質而抗爭。顯然多年下來,台北市政府並沒有掌握都市意識的轉變時勢,只能採取頭痛醫頭的「協商」方式,到目前為止仍舊無法提出一套完整的回應機制!

l          城市轉型的契機
在這樣的危機中,何嘗不是這座城市的轉機。市民對於生活環境品質的要求,可以作為政府執行「都市再生」的支持力量。而構成台北城市特色的種種空間的文化模式不就是台北從「工業城市」轉變成為服務產業為主城市的潛在能量。隨著國際交流與國外經驗的普及,台北城市的獨特性逐漸被感受到,作為「生活城市」台北是一座方便又有豐富表情的城市。而當國外的許多城市紛紛探討「如何恢復街道活力」作為都市再生的核心議題時,我們慶幸擁有這樣的都市空間模式「一套細緻的街巷生活空間」以及累積其中的生活經驗。

l          城市治理的挑戰
最近台北市政府大力推動「都市再生」以轉變「推土機式」都市更新為主導的都市政策所製造的爭議;同時揭露了「以日常生活為名」的都市特色,結合「創意城市」的策略帶動經濟與文化活力,以活化產業與提昇居民生活品質。這不也就是落實「設計之都」的最核心工作嗎?

這樣的城市特色的生活方式已經面臨轉型的挑戰,台北市政府應該趁此機會,積極作用機制,發展一套在法律與文化經驗層面上,能夠容納不同居住需要的都市土地使用與生活街道管理的機制,以深化台北城市的文化內涵。如何能夠藉這次師大商圈的爭議,為台灣的城市轉型找到一條明路,是政府和全民都應面對的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