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大遊行 文化元年和你一起行動

對於9/1上街頭的事情大家應該已經瘋狂轉貼了

但小編還是在此貼上詳細訊息,避免不知道的人誤入歧途(?)

集合時間: 13:30
集合地點: 中國時報前(艋舺大道303號)集合
出發時間:14:00
行經路線:中國時報→艋舺大道→中華路→漢口街一段→館前路→忠孝西路一段→公園路→青島西路→中山南路→濟南路一段→紹興南街→仁愛路一段→NCC


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也很貼心的提供大家標語的識別系統

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去列印出來,然後用雙面膠貼在白T上

手持看板也可以輸出個A3貼上卡紙上都很方便

第一套第二套手持看板1、手持看板2

也可以到全省7-11 ibon列印

第一套的「取件號碼」:7101735043
第二套的「取件號碼」:1601900477
手持看板1的「取件號碼」:5501951890
手持看板2「取件號碼」:1302418260


示意圖:

第一套
 
第二套
手持看板1



手持看板2

文化國是論壇:視覺藝術團體提出具體訴求


視覺藝術團體連署
對於文化國是論壇提出13項具體訴求


   第一階段文化國是論壇,視覺藝術產業未被列入名單內,經由非池中發起邀請視覺藝術團體集結「文化部消失的視覺藝術」記者會,方才獲得文化部回應,將視覺藝術安排在9月開始的第二階段文化國是論壇。


  文化國是論壇應該是以通盤討論、修訂未來文化政策導向為出發,因此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視盟)邀請全台各地視覺藝術相關團體,共同提出並整合對於未來視覺藝術政策的建議,一同具名連署。

透過全台視覺藝術與關心文化政策團體提出的聚焦討論與整合後,將具體且急迫之問題與訴求提呈文化部,希冀未來的文化政策能就對現實的提問對未來的瞻望兩個方向,切實做到對於困滯的台灣視覺藝術環境生態,產生具創造性的開拓,與具影響力的發展之行動,讓台灣視覺藝術生態得以蓬勃開展、發揮長久以來蘊蟄的能量

  以下是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集結整理全台視覺藝術界的訴求,籲請文化部於下一階段文化國是論壇中,邀請真正深入了解視覺藝術界需求的與談人參與,針對視覺藝術界關注的核心問題持續進行討論。
視覺藝術界所提出的訴求: 

1.         視覺藝術創作端之創造力保障。
2.         確定補助政策之公平性與正當性,文化部預算按比例原則分配,杜絕因政策性補助而影響藝術培育所需之常態經費。
3.         積極建全視覺藝術工作者之福利政策,如公益彩捐之挹注。
4.         正視策展人、藝評與藝術行政人才、藝術技術專業人員之需要,並積極培訓與補助。
5.         藝術銀行之推動:讓藝術真正走入全國各公立機關,走入社區,並傳達租借藝術品的益處。
6.         種籽美術館之推動:透過對於藝術教育具有熱情的民間專業能量,聚合具有創造性的多元藝術教育教材教案,加強挹注偏鄉藝術教育資源,落實「泥土化」的藝術資源公平性。
7.         推廣國際化藝術平台:有效而持續的進行中、英文藝術資料庫建置,主動推廣到國際平台,讓其他國家了解與熟悉台灣藝術。
8.         建立與國際串聯的機制:以連結各國替代空間作為台灣與國際藝壇合作之可能性。
9.         國家級專業館舍的建立,如:國立攝影博物館、國立當代藝術中心、國立新媒體藝術中心... ...等。
10.    專業館舍營運費用,館舍自籌經費機制比例合理化;人才專業化,專業人才任用費用合理化。
11.    公有閒置空間釋出制度化:積極建立機制活化公有閒置空間,並配合藝文生態實際需求普查,規畫具有創造性、多元性、有效的再利用制度。
12.    推動輕稅簡政政策促進藝術產業發展 : 以簡化現行稅負政策和實行稅負抵減方案活化藝術產業(如:18萬稿費免稅額的延伸活用、創作材料費抵稅之合理性評估擬定、藝術消費抵稅之獎勵... ...
13.    結合官方與民間企業,推動駐校、駐館、駐企業藝術家機制。

連署發起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
共同發起連署團體:

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
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台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
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乒乓藝術工作站
伊通公園
竹圍工作室
非常廟VT藝文空間
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
高雄市現代畫學會
國家攝影博物館行動聯盟
新樂園藝術空間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意竹意匠
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彰化縣陶藝學會






文化元年「民間版國是會議」 讓真實的聲音和建言被聽見


忙著建國百年的時候,文建會疏忽了哪些基本職責?

1. 建國百年活動中,『夢想家』音樂劇疑雲,檢調單位並未要求文化部保密,文化部卻誤用『偵察不公開』原則迴避社會監督。

2. 『轉動台灣向前行』則另編列四千萬宣傳費,圖利特定廠商。

審計部看不下去,對於文建會(文化部)的指責有哪些?

1.  建國百年國慶經費是糊塗帳,中央及地方政府有逃避監督、違法核銷等情形。

2. 文建會是百年基金會的監督機關,當時的文建會主委盛治仁球員兼裁判。

3. 輕忽文化長期基礎建設,如國家電影文化中心及景美人權園區成效不彰。

龍部長上任以後的文化部又是甚麼?

1.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陸續進行投資,文化部淪為文化產業部。

2. 邀請文創產業利益相關人擔任國是論壇與談人,毫不避諱。

文化國是論壇究竟是聽取民間聲音,還是龍部長的速成補習班?

1. 與談人、題目皆由文化部內定,黑幕重重,何來民間聲音?

2. 老舊論述被當成龍部長的新鮮事?

在文化部一直無法進入狀況的情形下,文化政策究竟何去何從?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再次邀集大家,共同商討文化國是。我們願意成為一個平台,匯集大家意見,讓我們由下而上來進行真正的「民間版國是會議」,讓我們真實的聲音和建言被聽見。


任何對於議題人選的意見請寄至:renewtwculture@gmail.com

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收

人間百年筆陣 關於蔡傳媒事件的兩點意見(馮建三)

八月二日,台北的兩家報紙刊登了兩篇文章,〈媒體不應也不必與學者為敵〉,以及〈我很大,我不怕〉。

兩篇皆因蔡衍明先生而起。在擁有兩家知名的電視公司及兩報一刊後,蔡董事長再要購買全台灣約三分之一有線電視系統的控制權,是否適合?

前一篇說可以,但蔡敵視學者,並不妥當。後篇說不可以,理由是二○○九年起,已經連年下降的台灣新聞自由,勢必更受重創。

儘管見解有別,但二文的論證都有問題。

指蔡傳媒與學者為敵,弄錯重點,致命之處是蔡傳媒「輕生尋短」,執意與自己為敵,不是以今日之是,糾正昨日之非。二○○九年,蔡購買自家報紙的頭版刊登廣告,並以頻繁的冷嘲熱諷,給人羞辱政務官及霸凌讀者的感覺。當時,蔡要求批評者以電郵等形式道歉,否則可能法庭相見云云。近日變本加厲,除再度密集以影音與文字轟炸,蔡的幹部要求被其盯梢的人,證明自己不是幕後導演,沒有花錢指使特定人群至其公司抗議。對此,外界厭惡而強力反彈的力道,使得七百學生冒雨群集抗議,不少專欄作家則不分色彩,罷寫撤稿,卻還不見蔡幹部的反省,反倒「揚言告學生 點名王小棣煽動」。

但是,傳媒報導與評論的重要保障,不正是若無惡意、有合理懷疑與證據,就應基於公共利益的驅使,對可受公評之事發言嗎?蔡傳媒推翻這些原則,自己恣意指東道西,不讓別人據理評論。假使所有蔡傳媒報導或批評的人,都用相同的標準,(蔡)傳媒無法存在。蔡傳媒自掘牆角、自曝其短、損人不利己,若有員工羞與為伍,但為稻糧謀而忍氣吞聲,致使蔡傳媒士氣低疲,也不意外。

〈我很大,我不怕〉指「二○○八年台灣的新聞自由度…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十二;但馬政府一上台…連三年從亞洲第一掉到第二再到第八,全球從四十三到四十七再到四十八。」但這個批評容易造成誤導,無法讓人看清真相,遑論敦促政府提出政策,改善新聞自由。

評比新聞自由的機構從一九九四年起,保留原分類,但另依據政經法制指標,給予各國分數,最自由是○,最不自由是一○○。三十分以下是「自由」,三十一至六十分是「局部自由」,其餘是「不自由」。據此,台灣都是「自由」,二○○五得分是二十一,其後三年都是二十,二○○九年是二十三,二○一○與去年都是二十五,仍然與日本的二十一與二十二、美國的十七,都在「自由」之列,反而是南韓與香港跑到了「部分自由」的三十二與三十三。

據此可知,台灣二○○九年以來的自由度是略有下降,但不是那麼誇張,下降的原因除與政治箝制有關,也可能出於「記者受到過度強勢業主(over-mighty proprietors)干涉所致」。更重要的是,假使我們在本世紀的前八年,擁有亞洲第一的新聞自由,這是什麼樣的自由?最多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自由,也可能是失業者仍可找工作的自由、低薪者仍可找高薪的自由。對於失業者與低薪者,強調這樣的自由,是訕笑、是吃豆腐。

有意義的自由不是這種自由,是芬蘭、挪威、瑞典等國家的自由。多年來,他們的新聞自由高居榜首(十或十一分),原因是新聞工作者擁有合理資源,可以按照專業的要求,採編與調查他們認定重要的事件,亦能盡情評論。不僅公共廣電機構規模龐大,能夠作為傳媒市場的領頭羊,一九六○年代以來,北歐國家對於平面傳媒,亦有資源挹注,近年並已補助網路。

英國《經濟學人》因此說,「許多國家的實況是,自由表意的主要障礙不再是言論檢查,而是錢。好的新聞事業得花大錢。」讀此,我國的自由派與市場派,無論在朝在野,也許願意翻轉認知,進而改變態度與行為,不再要求政府無所作為,而是思考,究竟放任類如蔡傳媒者,還是另作調整,責成政府研究、理解與師法芬蘭、挪威、瑞典,推出政策以提升新聞自由?


作者為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成員

文化部 還是文創部?(漢寶德)


前幾天,文化國是論壇上討論的一個課題:政府補助演藝團體是否應該「畢業」?這個意思似乎是說,對於有成就的演藝團體,如雲門,政府每年投入大筆資助,多少年來已經為國內外接受,似乎可以站起來了,不再需要扶助。文化部可以把這筆經費扶植年輕的團隊,使他們步上成功之路。
     一直靠補助支持的團隊自然是一片反對之聲,可是嗷嗷待哺的新團隊則等候奶水以便成長。究竟該怎麼辦呢?期待政府在文化補助上多花點錢,遇上經濟困頓的年頭,顯然只能望梅止渴。藝文界期待文化部成立可以多得些油水的夢想不免失落了。
     誠如有些與會的人士所表示的,這是文化與文創間孰輕孰重的問題,是國家文化政策的基本立場。
     政府把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究竟是為什麼呢?是為投入更多力量在文化上呢?還是要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如果重點在前者,文化部的任務仍然在提升國民精神生活品質,成立文化部,就應該為此多編列預算,擬定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方略。如果是後者,文化部的任務就是幫助文化界自立更生,對國家經濟發展有所貢獻。
     今天政府的基本立場是什麼?我們看不出來。
     政府對文化的立場在西方就有兩種態度。一種態度認為文化素養是政府的責任,因此需要使全體國民都有機會接觸到文化活動。另一種態度是認為文化的愛好與否是個人的選擇,所以文化界能否吸引大量贊助者,是文化團體自己的責任,與政府無涉。文化產業的擬定就是由後一種態度促生出來的。歐陸屬於前者,英美屬於後者。
     文化是小眾的,志在提高水準,文創是大眾的,志在皆大歡喜。在現代社會中,小眾的文化貴族要擴大規模為文化市民,就是一度嚷著「文化公民權」的動機。而文創是產業,以賺錢為目的,大眾參與是基本條件。為了不淪為庸俗與流行,加些文化內涵以雅俗共賞是努力的目標。所以這兩種基本立場都要面對一些困難,對於政府,都要竭盡心智才能達成的。
     我們的政府先前的立場顯然是屬於前者。過去二十幾年並不很成功,只能做到補助藝文團體,至於國民文化素養,由於市民社會尚未成熟,尚有很大努力的空間。近年來雖然高唱文化創意產業,當政者不太明白政策推動之道,也沒有看出成果。
     文化部成立後,組織架構有七個司,我才發現在不知不覺間,政府的基本立場改變了,因為升格之後增加的司都是文化產業趨向的。今天把文化部稱為文創部似乎也未嘗不可。目前報載文化部拋出幾千萬的大計畫,徵求文創研究人才,完成文創發展的策略研究,都可以說明這個新政策方向的趨勢。
     我確實沒有想到,政府讓文建會升格,卻成了一個文化產業部。我覺得台灣的市民社會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成為創意產業溫床的水準。文創產業是以深厚的市民文化素養為基礎的,無法憑空促成,敲鑼打鼓並幫不上忙。很簡單,要想使高級的表演藝術成為產業,就要先培養有欣賞能力的市民。如果沒有這樣的市民,就要把藝術當成產業,只好走大眾化的路線,降低藝術水準,提高娛樂價值。降低多少,完全看市民的素養水準。
     如果不能做到文化市民化,談文創是沒有必要的。政府為了文化產業化,推動流行音樂就是多餘。大眾文化有其產業潛力,不用國家花錢,產業界就會投資,這就是美國的情形。政府為了提高創意文化的產值,等不及了,想在影視網路上加把勁嗎?為了經濟,不是為文化,這倒是一條康莊大道。可是這樣做,文化界眼巴巴的期盼著文化部,就不能不有失落之感了!

作者為建築學者

旺旺中天的反黃國昌(反旺中學者)事件紀錄簿(懶人包)(7/31 更新,全新排版,全新感受)

參見,FB上的簡報懶人包以及旺中案走路工事件- 维基百科

很多人不知道黃國昌是在反甚麼,以下這兩張圖介紹旺中集團購併前後的比較圖,簡單的說黃國昌是反對旺中成為跨媒體巨獸的眾多學者之一,但他在半年內寫了百篇文章批評此事,所以此次事件可以用不意外的秋後算帳來形容之。



7/27早晨,中天新聞台對反旺中學者黃國昌做了不實指控,直指黃花錢請走路工參加"學生"抗議,對其做選擇性的檢視、放大,報導中將黃國昌塑造成不認帳、不承認自己所作所為的人。以下的圖片,點圖都可連結到Youtube。




在中國時報內容當中也出現同類型文章:(黃國昌帶頭反旺中|焦點新聞|中時電子報
內文當中提到,根據即將出刊的時報周刊(下稱時周)報導指出,25日一早,NCC門口出現由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黃國昌帶頭的學者,及「反對媒體壟斷學生行動聯盟」數百名學生進行現場抗議。時周表示,在周刊記者採訪抗議的群眾過程,現場直擊有人在抗議民眾中發放「走路工」。

時報周刊=中天=旺旺,旺中試圖用自己引用自己的話來強調證據,這是有很嚴重的問題,因為這代表要欺騙不知道這背後集團結構的一般民眾,相信說中天新聞是抄了一個有公信力的"時報周刊",試圖將爆料這樣的文化跟壹週刊在林益世案當中的形象做一個扣連。

7/27下午的中天新聞頻道老總開講當中,也用走路工事件 黃國昌扯東扯西推責任當作標題黃國昌在台大新聞所開記者會的時候,中天派出的三名記者不斷提出奇怪的問題


黃國昌回應,他既不認識25日那天到場抗議的學生,也不認識中天所謂的「白衣女子」,與她更無任何關係。而關於吸菸、丟菸蒂部分,他表示無話可說,承認做出不良示範。但中天記者在記者會現場仍不放過黃國昌,不斷質問,甚至說出:「不管怎樣,畢竟已經有證明走路工這個事情,那您的服務單位中研院,尤其您又是法律的學者專家,會不會讓中研院也蒙羞呢?」黃國昌則回答說:「我想妳剛剛那2個問題恐怕是讓妳自己作為一個新聞工作專業從業人的身分蒙羞,這件事情跟我沒有關係,請問中研院如何蒙羞?」黃國昌質問會?張錦華不滿記者引導問題遭影射「反旺中」發走路工 黃國昌駁斥

當晚在FB上看見這樣的一個內容,是一個臉書社團徵工讀生的訊息,正好跟走路工的時間地點不謀而合,所以接下來的情況就是不斷沿著這條線往上追查下去,向上追查蔡存序白衣女子梁惠麗張文霖、李先生,目前仍追查中,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情,就是他們到目前為止從未提及自己跟黃國昌有任何關連,反倒是張文霖先生與時報周刊副總編輯林朝鑫,倒是有點淵源。


此圖為網友經典創作,但也造成廣大迴響,在PTT版上有人指出此圖作者並非陳為廷同學,根據邏輯推測,中天新聞只是想要藉由找出一位指標性人物來批鬥,而選擇陳為廷,事實真相是甚麼,中天其實不是很重視,重點是要打網友、鄉民,造成寒蟬效應。


7/28 傍晚8點左右,中天發出此聲明稿,不排除法律行動



中天新聞台從未好好採訪過一場遊行,此次時機點湊巧,請中天也可以順便去採訪華隆罷工的新聞,來平衡報導一下你們自己為自己報導的"自配"(業配的另一種說法,科科),順帶一提,華隆罷工目前只有苦勞網PNN台灣立報新頭殼有在報導,請大家也可以關注。

7/29 早上又見中時特稿請黃教授一起來追真相,記者是游婉琪,其實很難相信這篇報導是出自她之手,但身在中時只能屈服,這就是第一線記者的悲歌。


白衣女子跟張姓學生的委託關係,以及林朝鑫可能的關係



旺中集團利用新聞自由去跟監他人是很不可取的,直擊 反旺中學者 連2天遭跟監重點在於,因為對方反你而去跟監,某種程度而言,具有恫嚇作用存在,會造成對方生理跟心理的壓力,利用的媒體去迫害人,是最可怕的做法,這個媒體巨獸正悄悄地發揮牠的作用。

張鐵志老師所言,旺中已經進入台灣新聞史的新頁,網友們熱情的製作相關內容,可以證明說在某種程度上,訊息靈通的網友、鄉民,已經發現事情的可怕之處,懶人包這種新型態的媒介,對於一般人了解事情起了一定的作用性。以下為懶人包影片版:

旺旺集團去壹傳媒大樓駐守,網友指出:『時報集團請這麼多記者,花這麼多心力拍攝壹傳媒、蘋果、壹周刊,真的用心良苦,如果旺旺集團的長官太忙,要去走路工現場指揮的話,蘋果很樂意幫各位按照三餐點名,沒來的,直接貼臉書,避免他們打混摸魚。一份閱報率已經排在第四名的報紙,不會因為出小人招數、打擊第一大報,就會變成第一大報。』




中天新聞又開始打黃國昌赴美,指出黃國昌是潛逃的感覺,又指出黃國昌不用那麼早報到。




7/31 一早,我是學生,我反旺中 --"真學生"自發反旺中網路行動,學生在現場,絕對不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唷!!




總結:如果有一天,你家的電視台都是中天的時候,我相信,你一樣會過得很開心,因為你看得見世界的美好,很多人告訴你世界有多好、政府有多棒,讓你完全忽略自己身處於被控制的這個事實,就好像老闆跟你說你的薪水很多,你要高興啊!但老闆又在背後限制你組工會,爭取更高的福利,而媒體的壟斷,就是讓管道被堵住了,現在我們還有PTT可以當作棲身之所,但下一代如果連BBS都不會用的時候,你還期待他們可以用甚麼方式,去抵制一個有報紙、周刊、新聞台、電視台的媒體巨獸呢?

不過這種事情不是眼尖的觀眾恐怕看不出來,這就是媒體巨獸可怕的地方


翁麗淑寫於 2012年7月31日 5:06 ·


[我是學生,我反旺中] 7/31(二) 全國學生反旺中行動,現場有七百多名學生參與。

來自PNN「平庸之惡」的背後,報導掛名是一種負責


為了保護第一線報社同仁,未來部分稿件會以「本報記者報導」方式呈現,避免再有同仁受到威脅。』所以大家都可以維護自己資方立場,完全『戰鬥』起來嗎?台灣的新聞已死

曾昭明 :當言論自由淪為報老闆的自由,作為打手的媒體工作者,我們該如何看待?為了一口飯,我們可以殺人嗎?如果不行,那麼,用媒體毀滅一個人的「道德人格」呢?參與這種「象徵性的殺人事件」的人,可不可稱為「共犯」呢?(原文連結

圖為神旺飯店董事劉洪福與時周副總編輯林朝鑫現場照


或許,不是我們太努力導致大家不知道
而是,大多數的人只靠著某種偽裝欺騙自己不知道
好讓他們內心的那股無奈不要肆無忌憚地化為憤怒
可能是某種養生之道也不一定,這就是台灣人?(編者按)






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小小秘書福全 製作


如果不得不墮落,切記,不可沾沾自喜(李惠仁)


黃國昌臨別感言:「希望旺旺回去好好地做米果!」
七月三十日,黃國昌出國了,旺中媒體集團的狗仔一路跟到機場,出國前他笑著說:「希望旺旺回去好好地做米果!」七月三十日,旺中媒體集團宣稱要告陳為廷。七月三十一日,七百多位學生響應臉書的「我是學生,我反旺中」行動,在風雨中抗議旺中媒體集團報導不公,侵害言論自由,出席人數遠遠超出社運老將王丹的預估……
(圖片提供╱新新聞)
時間回到七月二十九日中午,黃國昌打電話告訴我,中天新聞記者除了按電鈴持續騷擾他的家人外,還製作了一則「學生走路工真相未明,黃國昌神隱擬赴美」的新聞來影射他不敢面對、畏罪潛逃。黃國昌推估三十日出國當天一定會有人跟拍,於是正在拍攝紀錄片《蘋果的滋味》的我,決定紀錄他前往機場被跟監的過程。
「是後面那台車嗎?」「應該是啦!我們剛剛暫停,他也暫停;現在轉彎,他們也跟著彎。」「沒錯,就是它!蘋果昨天拍到的就是這個車號」。清晨五點三十分,當車子緩緩轉進入交流道後,後照鏡出現的正是一路尾隨黃國昌而來的黑色豐田轎車。「哈哈,黃老師,這輛車應該一路跟你到機場了,跟監的只有這一部吧!」這個疑惑很快獲得解答,就在進入泰山收費站人工收費匝道的當下,另一部豐田休旅車很快地出現在回數票車道。原來,從黃國昌住家到機場這段路,旺中媒體集團至少派出兩部車、五個人一路「護送」。
其實,很多人真的搞不懂「旺中併購案」為什麼會影響深遠?七月二十五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議「旺中併購案」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一直到七月二十七日旺中集團強力動員旗下媒體影射、痛批長期反對併購案的學者們,涉嫌在兩天前發動數百名「走路工」前往NCC抗議,大家才意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幫派流氓式的指控,誰該負舉證責任?
用「強力動員」這四個字真的一點都不為過。當天一大早,旺中媒體集團的《中國時報》以A2整版篇幅影射黃國昌是發動「走路工」抗議的幕後黑手;而財經專業的《工商時報》也罕見地加入這場戰局。至於集團的中視、中天新聞兩家電子媒體當然也是從清晨的「讀報新聞時間」就開始批判;到了中午,主角《時報週刊》更是火力全開,「走路工事件」也因而野火燎原。
到了下午兩點鐘,黃國昌、張錦華、鄭秀玲三名學者一字排開,被迫在台大新研所一○三教室召開澄清記者會;旺中媒體集團當然也派出超過十名以上的記者到場採訪。由於記者會現場只有《中視》、《中天》以及《壹電視》這三家電子媒體(其他家電子媒體「罕見」地忽略這個新聞事件,《民視》在記者會將近結束時才到達。)因此,超過一個半小時的記者會幾乎都是《中視》與《中天》記者提出「獨家」質疑。至於質疑的內容不外乎就是「有沒有發動走路工?」「認不認識發錢的白衣女子?」「你是不是應該主動調查誰在發走路工?」以及「走路工可不可能是澄社其他會員發起?」「走路工事件是否已經讓中研院蒙羞?」這些指涉性的問題。
沒關係的事,如何蒙羞?
記者會場上,黃國昌一再澄清「絕對沒有發動走路工」、「不認識發錢的白衣女子」、「我既不是檢察官也不是警察,況且指控者應扛起舉證責任」、「澄社絕不會發起惡質的走路工行為」。但中天電視記者並沒有放過他,還是問了這個問題:「畢竟已經有證明走路工這個事情,那您的服務單位中研院,尤其您又是法律的學者專家,會不會讓中研院也蒙羞呢?」
對於這個問題,黃國昌則無奈地回答:「我想妳剛剛那兩個問題恐怕是讓妳自己做為一個新聞工作專業從業人的身分蒙羞,這件事情跟我沒有關係,請問中研院如何蒙羞?」
黃國昌的這番說法,當然無法令旺中媒體集團滿意。到了晚上九點鐘,《中天電視》的談話性節目《新聞龍捲風》更是擴大戰線,就在中天資深記者與現場名嘴輪番上陣之下,重複記者會的質疑,加足火力,繼續砲打黃國昌。
七月二十七日當天的《新聞龍捲風》節目,中天電視的製播流程,顯然是慌亂的,否則怎會在名嘴談論到「走路工部隊」當中疑似出現「爸媽模樣」的不明人士時,竟然把《時報週刊》副總編輯林朝鑫走在人群中的畫面給剪了進去?同時在畫面打上「詭異!抗議學生中夾雜『爸媽模樣』的人士?」的字幕。而林朝鑫這個三秒鐘的「意外」畫面,也就被網友拿來質疑:「整起走路工事件,是否有自導自演的可能性?」
不認識副總編輯? 關鍵的三秒鐘
因為二十五日當天包括黃國昌、張錦華以及鄭秀玲在內的十一位學者九點三十分抵達NCC,在發表聲明稿、接受媒體訪問後後,十點二十分結束活動,而疑似由白衣女子領軍的「走路工」則是近中午才抵達現場。兩組人馬相差近兩個小時且未碰面,何以旺中媒體硬說黃國昌與「走路工」有關?照此邏輯,從時間或空間來看,林朝鑫最接近「走路工」部隊,網友呼籲他應該立即出來說明。
惹毛大學生,決戰星期二 !
三秒鐘的畫面,在晴空萬里的周六、周日迅速發酵。無遠弗屆的網路跨越了主流電視台「意外」忽略的疆界。檯面上,議題設定似乎仍掌握在旺中媒體集團;然而,檯面下一股看不到的暗流也正透過科技匯流,快速蔓延。一直到周日,兩股互相拉扯的力量終於交會。中天新聞找上了清華大學基進筆記,旺中媒體集團宣告即將對陳為廷採取法律行動。
然而,就在中天電視密集播放對陳為廷採取法律行動的同時,臉書上另一股力量也正在聚集,首先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民運人士王丹出來聲援,隨後資深導演王小棣在臉書上發起「無力者」結盟運動,以「你好大,我好怕」為口號,希望臉書朋友每個人勸十個朋友、親戚,「拒看中視,拒買中時,讓他收視掛零,報紙滯銷,表達出無力者的憤怒」。就在此時,年輕學生匯集的力量已然成形,「我是學生,我反旺中」全國學生反旺中行動,在風雨之中,勇敢展開。
一○三教室,最珍貴的一堂課
七月三十一日上午十點鐘,七百多位響應臉書發起的「我是學生,我反旺中」行動的學生,聚集在中天電視台前,冒著風雨、高舉字板,抗議旺中媒體集團報導不公,侵害言論自由。下午一點四十五分,民運領袖王丹在臉書表示:「看到剛才反旺中抗議活動的現場,我必須承認,出席人數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同學們,謝謝你們,謝謝你們讓我們這些社運老鬼們能夠如此欣慰。」
看到學生展現出大無畏的力量,雖然開心;不過,我現在的心情卻極度低落。回想我所拍攝的紀錄片,媒體三部曲之《睜開左眼》首部曲,影片裡頭的資深記者小廖曾經說過一句話:「你可以墮落沒關係,但你要知道你是墮落的,而不是沾沾自喜。」然而,七月二十七日,黃國昌、張錦華、鄭秀玲在台大新研所一○三教室召開記者會時,我所看到的卻是「沾沾自喜」。
七月三十日早上,當黃國昌通過出境安檢門之前,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一年後,你回來時,你希望怎樣的媒體環境?」
他笑著說:「希望旺旺回去好好地做米果!」


【文╱李惠仁(作者為紀錄片導演.公民記者)】